許多人講到質量管理就會說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等,也知道三檢制等一些耳熟能詳的質量控制與管理的方法,但若要說出個所以然來卻又無能為力。為此,筆者具體談談質量“三檢制”的執行與規范。
首檢
有的認為應該由質檢人員來檢,也有的堅持應當由管理人員來檢。由于對首檢和流程不明確,就談不上執行,更談不上規范管理。按照產品質量控制流程,首檢應該由于誰來檢驗呢?
下面是筆者按之前所在公司對產品質量首檢的控制程序(以印刷工序為例)編制的一個質量控制流程:
顯而易見,首檢是工序組長(或叫主機)。那么,為什么是工序組長而不是質檢人員或管理人員呢?
一是因為責任的問題。誰首檢誰負責,作為工序組長就要敢于承擔責任。如果作為一名組長連個問題都解決不好,與一般操作工還有什么區別呢?
二是因為工作效率問題。質檢人員與管理人員必竟是少數,在有標樣的情況下,工序組長完全可以作主進行生產。如果再拿著調好的產品到處找質檢人員或管理人員首檢,那將會浪費許多時間,也降低了生產效率。
過程巡檢
過程巡檢由班長、質檢人員和管理人員來做,工序組長的任務就是抽檢。不過,抽檢也是有規定的,必須在多少產品的范圍內抽檢多少批次。
1、開機后模切的前10片紙板應全檢,等停機或訂單結束后統一進行清理,防止不良品夾雜其中。
2、正常生產過程中每架中至少應抽取10片紙板,觀察貼合、印刷、模切情況;不符合質量要求的產品要挑出,以免混入下道工序。
3、抽檢中發現異常應及時調整。班長、質檢人員和管理人員,應根據品種產量大小決定巡檢的頻次。一是對組長抽檢的一個監督;二是對組長抽檢的一個有效補充;三是可以效掌控生產計劃完成進度。
完工檢驗
一個產品品種生產完成后,都要清理現場,對部分產品進行返修,才能生產下一個品種,這時就需要對完工產品進行檢驗,以防不良品的混入,這時應該誰來檢驗的呢?一般來說,應該是這樣的:
1、在本批訂單結束后,應根據紙板不同情況分別將返修、報廢的紙板整理歸位,并將廢品數量記錄存檔,返修品按工序組長交接制進行交接。
2、完成生產后,清理現場廢品,等待班長或工序組長判定后,送至廢品存放區。
3、組長交接認證、組長或班長進行判定,也就是說完工檢驗由班長或組長來進行。
對質量控制的“三檢制”的執行與規范是瓦楞紙箱生產企業規范質量控制體系的前提與保證,是為客戶提供優質與放心產品的根本。所以,在執行時一定要找準執行的主體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“誰是第一責任人”的問題。
責任編輯:葛鴻燕
校對:葛鴻燕